景观用水水质检测
一、核心检测指标
感官与基础指标
色度与浊度:A类水体色度≤20度,浊度≤5 NTU(人体直接接触场景需“无异味、无漂浮物”);
pH值:6.5-8.5,超出范围可能影响水体生态平衡;
溶解氧(DO):≥5 mg/L(B类水体),保障水生生物生存需求。
化学污染指标
营养盐:氨氮(NH₃-N)≤0.5 mg/L、总磷(TP)≤0.05 mg/L(C类水体限值放宽至TP≤0.1 mg/L);
有机物:COD≤30 mg/L、BOD₅≤10 mg/L(A类水体严控藻类滋生);
重金属:铅≤0.05 mg/L、镉≤0.005 mg/L、汞≤0.0001 mg/L。
微生物与卫生指标
总大肠菌群:A类水体“不得检出”,B类≤2000 MPN/L;
致病菌:沙门氏菌、志贺氏菌等均需“未检出”。
二、检测技术与方法
现场快速检测
多参数水质仪:同步测量pH、DO、电导率等,数据实时上传至监管平台;
便携式分光光度计:5分钟内完成氨氮、总磷检测,误差≤3%。
实验室精准分析
原子吸收光谱法:检测重金属(铅、镉、汞),灵敏度达μg/L级;
微生物培养法:通过膜过滤技术测定总大肠菌群,48小时出结果。
三、分类标准与管理要求
水体功能分级
A类:人体直接接触(如天然浴场),执行最严标准(如COD≤15 mg/L);
B类:重点风景游览区,需控制营养盐(TP≤0.05 mg/L);
C类:一般景观用水,允许适度放宽限值(如BOD₅≤20 mg/L)。
水质维护策略
污染源控制:禁止工业废水直接排入A/B类水体,高盐废水需预处理;
生态修复技术:采用生物浮岛、曝气增氧等措施提升自净能力;
动态监测:每月至少1次全指标检测,游泳季A类水体加密至每周1次。
四、检测报告与合规性
报告内容
需包含检测项目、实测数据、标准限值及结论(如是否符合GB 12941-2025);
标注实验室资质(CMA/CNAS)及检测方法依据(如GB/T 18921-2019)。
超标处理
放射性指标(如总α>0.5 Bq/L)需立即停用并启动污染溯源;
微生物超标水体需采用“次氯酸钠+紫外线”联合消毒。
通过分级检测、源头防控及智能化监测,可保障景观水体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利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