泉水检测
一、核心检测指标
物理指标
感官指标:色度≤15度,浊度≤5 NTU,无异味、无肉眼可见沉淀物;
基础参数:pH值(6.5-8.5)、电导率(EC)、溶解性总固体(TDS<1000 mg/L)、硬度(钙镁离子总量<500 mg/L)。
化学指标
矿物质:锂(0.20-5.0 mg/L)、偏硅酸(≥25 mg/L,水温≥25℃)、硒(0.010-0.050 mg/L)、游离二氧化碳(≥250 mg/L);
重金属:铅(<0.010 mg/L)、镉(<0.010 mg/L)、汞(<0.0010 mg/L)、砷(<0.050 mg/L)。
微生物指标
致病菌:总大肠菌群、粪大肠菌群、沙门氏菌等均不得检出;
菌落总数:<100 CFU/mL。
污染物与放射性指标
硝酸盐(<45.0 mg/L)、亚硝酸盐(<0.005 mg/L)、氟化物(<2.00 mg/L);
放射性:总α放射性(<0.5 Bq/L)、总β放射性(<1.5 Bq/L)。
二、检测方法与技术
现场快速检测
便携式电导率仪:5秒内同步获取EC和TDS值,支持温度自动校准(默认25℃);
多参数水质仪:集成pH、浊度、溶解氧等检测模块,数据实时上传至监管平台。
实验室分析
分光光度法:用于硝酸盐、亚硝酸盐及重金属(如铅、镉)检测,误差≤3%;
离子色谱法:检测Cl⁻、SO₄²⁻等阴离子,检出限低至μg/L级;
核磁共振法:测定小分子水特性,半幅宽度≤90 Hz判定为优质小分子泉水。
三、检测流程与规范
采样与保存
使用避光无菌瓶采集水样,4℃冷藏保存,微生物检测样本需6小时内完成分析;
放射性检测样本需单独封装,避免外部辐射干扰。
操作标准
预处理:高浊度水样需经0.45 μm滤膜过滤,去除悬浮颗粒干扰;
质控要求:每批次检测需加入空白样和平行样,相对偏差≤5%。
四、标准限值与安全性评价
饮用水安全标准
依据《GB 8537》和《GB/T 5750.4》,界限指标(如偏硅酸、锂)需符合标签明示范围;
消毒处理后的泉水需满足“无病原微生物、无害化学物质、良好感官性状”三大核心要求。
生态与农业应用
灌溉水盐度(TDS)分级:淡水(<1 g/L)、微咸水(1-3 g/L),盐碱土地区限值放宽至≤2 g/L;
硼敏感作物(如柑橘)灌溉水硼含量需<0.5 mg/L。
五、检测报告与认证
报告内容
涵盖检测项目、限值、实测数据、结论及建议(如是否适合饮用);
需标注实验室资质(CMA/CNAS)及检测方法依据(如GB、ISO标准)。
放射性附加说明
若总α或β放射性超标,需注明潜在风险(如长期饮用可能增加癌症概率)。
通过多维度检测和标准化流程,可确保泉水水质安全并满足饮用水、农业灌溉及生态保护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