混凝土构件和结构检测
一、核心检测项目
力学性能检测
混凝土强度:采用同条件养护试件法或回弹-取芯法,优先验证抗压强度(≥设计强度等级),需依据GB/T 50107-2025标准评定。
钢筋保护层厚度:使用电磁感应仪检测,允许偏差±5 mm(梁/柱类构件)。
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:激光测距仪测量梁、柱轴线偏移(≤10 mm)及截面尺寸误差(±8 mm)。
耐久性检测
碳化深度:酚酞试剂法测定,碳化层深度与钢筋锈蚀风险关联。
氯离子含量:化学滴定法检测,控制氯离子渗透率≤0.06%(沿海环境)。
裂缝检测:裂缝宽度仪测量表面裂缝(允许宽度≤0.3 mm),超声波探测内部隐蔽裂缝。
材料性能检测
骨料分布与蜂窝缺陷:通过钻芯法取样观察芯样内部结构均匀性。
钢筋配置:雷达扫描仪探测钢筋间距、直径及搭接长度,对比设计图纸。
二、检测方法分类
无损检测
回弹法:快速测定表面硬度,配合碳化深度修正强度推定值(精度±15%)。
超声波检测:声速与混凝土密实度关联,识别空洞、离析等缺陷(灵敏度≥0.1 mm)。
红外热成像:检测热传导异常区域,定位渗水或脱粘部位。
破损检测
钻芯法:提取Φ100 mm芯样进行抗压试验,强度换算系数为0.88(需符合JGJ/T 384-2025)。
同条件养护试件法:试件与实体结构同步养护,等效龄期≥14天(温度累计≥600℃·d)。
三、执行标准与规范
核心标准
GB/T 50107-2025: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(含回弹-取芯法修正系数)。
GB/T 50081-2025: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(试件制作与养护要求)。
JGJ/T 23-2025: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(测区布置与数据处理)。
辅助规范
GB/T 50344-2025: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(裂缝、碳化深度检测方法)。
JGJ/T 384-2025: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(芯样加工与试验流程)。
四、检测流程与要求
现场检测步骤
抽样原则:每2000 m³混凝土至少取1组试件,结构实体检测覆盖所有强度等级。
数据采集:
回弹法每个构件测区≥5个,剔除最大值与最小值后取均值。
钻芯法每批构件取芯≥3个,芯样直径≥骨料最大粒径2倍。
实验室检测步骤
试件抗压试验:加载速率0.5 MPa/s,记录峰值荷载与破坏形态。
氯离子分析: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游离氯离子含量,精度±0.01%。
五、检测机构与资质
资质要求
检测机构需具备CMA认证,覆盖“混凝土结构检测”资质范围。
涉及司法鉴定的项目需额外取得CNAS认可。
六、注意事项
环境控制:回弹检测需避开雨雪天气,表面湿度≤60%。
试件一致性:同条件养护试件需与实际结构同步拆模、养护。
整改措施:强度不达标时需复检或调整配合比,裂缝超限需注浆修复。
通过系统性检测,可全面评估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、耐久性及施工质量,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设计寿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