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羊绒检测
山羊绒检测是确保山羊绒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,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外观检测
颜色:观察山羊绒的颜色是否纯正、均匀,有无明显的色差、杂色或变色现象。山羊绒常见的颜色有白绒、青绒、紫绒等,同一批次的羊绒颜色应基本一致。
长度: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羊绒纤维,用手或专用工具将其伸直,使用直尺或纤维长度分析仪等测量纤维的自然长度和伸直长度。一般山羊绒的长度在30mm-40mm左右,但不同品种和产地的山羊绒长度会有所差异。
细度:细度是山羊绒的重要指标,通常采用显微镜投影仪或激光粒度分析仪等仪器进行测量。正常山羊绒纤维的平均细度一般在14μm-16μm之间,超过16.5μm通常就不能称之为优质山羊绒。
手感:用手触摸山羊绒,感受其柔软度、光滑度和弹性。优质的山羊绒手感柔软细腻,光滑而不糙,富有弹性,无硬丝、粗毛或其他异物感。
物理性能检测
含绒量:这是衡量山羊绒产品质量的关键指标。一般采用物理分离法或化学溶解法,将山羊绒中的绒纤维与其他杂质(如粗毛、植物纤维等)分离,然后计算绒纤维的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。根据国家标准,纯山羊绒产品的含绒量应不低于95%。
回潮率:山羊绒的回潮率影响其重量和品质。通常采用烘箱法或电阻法测量,即将一定量的山羊绒样品在规定温度下烘干至恒重,计算烘干前后的重量差,从而得出回潮率。一般山羊绒的公定回潮率为15%左右。
强力和伸长率:使用电子强力试验机对山羊绒纤维或纱线进行拉伸试验,测定其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。山羊绒的强力一般在3cN/dtex-5cN/dtex之间,断裂伸长率在40%-50%左右,良好的强力和伸长率表明山羊绒具有较好的韧性和耐用性。
化学性能检测
pH值:采用pH计测定山羊绒萃取液的pH值,以评估其酸碱性。山羊绒的pH值一般应在4.0-7.5之间,过酸或过碱可能会对山羊绒纤维造成损伤,也可能影响人体皮肤健康。
含油脂率:通过索氏萃取法等方法,用有机溶剂提取山羊绒中的油脂,然后计算油脂占样品总质量的百分比。山羊绒的含油脂率一般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,过高的含油脂率可能会导致异味、发霉等问题,影响山羊绒的品质。
化学残留物:检测山羊绒中是否含有有害化学物质,如甲醛、重金属、农药残留等。这些物质可能来自于养殖过程中的饲料、农药使用,或加工过程中的化学药剂处理。相关标准对这些化学残留物的限量有严格规定,如甲醛含量不得超过75mg/kg,重金属含量也有相应的安全限值。
其他检测
纤维形态特征检测:利用电子显微镜等设备观察山羊绒纤维的表面形态、鳞片结构等特征,与其他动物纤维(如绵羊毛等)进行区分。山羊绒纤维表面的鳞片薄而光滑,呈环状或斜条状,间距较大,鳞片边缘较光滑,而绵羊毛的鳞片则相对较厚,形状和排列有所不同。
燃烧性能检测:从山羊绒样品中取少量纤维,用打火机点燃,观察其燃烧现象。山羊绒燃烧时会有毛发燃烧的气味,火焰呈黄色,燃烧后形成黑色易碎的灰烬,这与化学纤维等其他材料燃烧时的现象有明显区别,可以作为初步鉴别山羊绒的方法之一。
相关检测标准有GB 18401-2010《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》、GB/T 10685-2007《山羊绒》、FZ/T 73009-2009《羊绒针织品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