羊驼毛衫检测
羊驼毛衫的检测与羊毛衫检测有相似之处,但也有一些针对羊驼毛特性的独特检测点,主要包括以下方面:
外观检测
色泽:检查羊驼毛衫颜色是否均匀,有无色差、色花及变色现象。天然羊驼毛的颜色丰富,染色产品要确保颜色纯正、均匀,不同批次产品颜色一致性高。
表面:查看表面是否平整,有无起球、毛粒、抽丝、破洞、污渍等问题。羊驼毛纤维相对柔软光滑,表面应细腻,无明显粗糙感或硬节。
缝线:检查缝线是否整齐、针距均匀,有无脱线、跳线、漏缝。缝边应牢固,宽窄一致,确保羊毛衫的耐用性。
图案与花纹:若有图案或花纹,要检查是否清晰、完整、对称,无错位、模糊或印染瑕疵,保证图案的美观和准确性。
配件:检查拉链、纽扣等配件是否齐全、牢固,拉链拉合是否顺畅,纽扣与扣眼是否匹配,罗纹袖口、下摆弹性是否良好,无松弛、变形。
尺寸规格检测
主要部位尺寸:测量衣长、胸围、肩宽、袖长等,应与标注规格相符,允许有一定公差,如衣长公差一般在±2cm以内,具体根据产品标准而定。
对称性:检查左右袖长、肩宽、前后片长度等是否对称,偏差应在规定范围内,一般左右袖长偏差不超过1cm,保证穿着的舒适性和美观度。
纤维成分及含量检测
定性分析
显微镜观察法:羊驼毛纤维鳞片边缘较光滑,鳞片密度比羊毛小,可通过显微镜观察纤维鳞片形态、大小、密度等特征来鉴别。
化学溶解法:利用羊驼毛与其他纤维在不同化学试剂中的溶解特性进行鉴别,如在某些碱性溶液中,羊驼毛的溶解速度与羊毛等纤维不同。
近红外光谱法:每种纤维都有特定的近红外吸收光谱,通过对比光谱特征来确定是否为羊驼毛。
定量分析:采用化学分析或仪器分析方法确定羊驼毛含量,如化学溶解法去除其他纤维后称重计算羊驼毛含量,或用近红外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,确保羊驼毛含量符合产品标注。
物理性能检测
拉伸强力:使用拉伸试验机测试,羊驼毛衫拉伸强力应能满足正常穿着和活动需求,一般经向拉伸强力不低于200N,纬向不低于150N,具体因产品规格和用途而异。
撕破强力:用撕破强力试验机检测,羊驼毛衫的撕破强力要达到一定标准,以防止穿着中被尖锐物体钩挂后轻易撕破,一般撕破强力不低于30N。
起毛起球性能:通过起毛起球测试仪模拟穿着摩擦,按照相关标准评级,一般要求达到3级及以上,确保羊驼毛衫在穿着过程中不易起毛起球。
缩水率:经标准洗涤程序后测量尺寸变化,计算缩水率,羊驼毛衫的水洗缩水率一般纵向不超过5%,横向不超过3%,保证洗涤后尺寸稳定性。
色牢度检测
耐洗色牢度:按照规定洗涤条件进行测试,观察洗涤后羊驼毛衫颜色变化及对贴衬织物沾色情况,一般要求耐洗色牢度达到3级及以上。
耐摩擦色牢度:用耐摩擦色牢度试验机进行干摩擦和湿摩擦试验,干摩擦色牢度一般要求达到4级及以上,湿摩擦色牢度达到3级及以上。
耐汗渍色牢度:模拟人体汗液作用,观察颜色变化和对贴衬织物沾色情况,评级应达到3级及以上,确保在出汗情况下不易褪色变色。
安全性能检测
pH值:用pH计测定萃取液pH值,羊驼毛衫pH值一般应在4.0-8.5之间,防止对皮肤产生刺激。
甲醛含量:采用分光光度法等检测,甲醛含量须符合国家标准,一般不得超过75mg/kg,保障穿着者健康。
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:利用气相色谱-质谱联用仪等仪器检测,严格禁止含有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,确保产品安全。
羊驼毛衫检测可依据的相关标准有GB 18401-2010《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》、FZ/T 73018-2016《毛针织品》等,企业也可根据自身产品特点和客户要求,参考国际标准如ISO相关标准进行检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