油墨检测
油墨检测是确保油墨质量和性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重要手段,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颜色检测
- 色相:通过与标准色样进行对比,或使用色卡、色轮等工具,直观判断油墨的颜色色调,如红、黄、蓝等基本色相是否准确。
- 明度:评估油墨颜色的明亮程度,可使用分光光度计等仪器测量其反射率或透射率,以量化明度值。
- 饱和度:也叫彩度,衡量油墨颜色的鲜艳度和纯净度。
同样可借助分光光度计等设备,通过分析颜色的光谱特性来确定饱和度。
细度检测
- 一般使用刮板细度计进行检测。
将油墨样品均匀地刮涂在细度计的沟槽上,观察油墨中颜料颗粒等固体物质在沟槽中的分布情况,以微米(μm)为单位确定油墨的细度。
细度越小,说明油墨中的颗粒越细,印刷时能更好地转移和附着在承印物上,呈现出更清晰、细腻的图像和文字。
粘度检测
- 旋转粘度计法:利用旋转粘度计,将转子浸入油墨样品中,以一定的转速旋转,测量油墨对转子的阻力,从而得出油墨的粘度值。
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油墨,能准确测量不同剪切速率下的油墨粘度。
- 流出杯法:如使用察恩杯、福特杯等流出杯。
将油墨倒入杯中,测量油墨从杯底小孔流出的时间,根据流出时间与粘度的对应关系来估算油墨的粘度。
该方法简单快捷,但精度相对较低,常用于生产现场的快速检测。
干燥性能检测
- 表干时间:将油墨印刷在特定的承印物上,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(如温度、湿度固定),通过触摸或使用棉球轻触油墨表面,观察油墨表面不再粘手或棉球上不沾油墨的时间,即为表干时间。
- 实干时间:可采用刀片刮擦或胶带粘贴等方法。
当油墨完全干燥后,用刀片刮擦油墨表面,若油墨不被刮下,或用胶带粘贴后油墨不被粘起,此时所经历的时间即为实干时间。
附着性能检测
- 划格法:在印刷有油墨的承印物表面,用划格器划出一定规格的方格,然后贴上胶带并迅速撕下,观察方格内油墨的脱落情况,按照相关标准评级,以评估油墨与承印物之间的附着力。
- 摩擦法:使用摩擦试验机,在一定的压力和摩擦次数下,对印刷有油墨的承印物进行摩擦,观察油墨的磨损和脱落情况,以此判断油墨的附着性能。
耐化学性能检测
- 耐酸碱性:将印刷有油墨的样品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酸、碱溶液中,经过一定时间后,观察油墨的颜色变化、脱落情况以及对承印物的影响,评估油墨的耐酸碱性。
- 耐溶剂性:用蘸有不同溶剂(如乙醇、丙酮等)的棉球或布条,在油墨印刷表面反复擦拭,观察油墨是否溶解、变色或脱落,从而判断油墨的耐溶剂性能。
成分分析
- 化学分析法:通过各种化学分析手段,如酸碱滴定、氧化还原滴定等,确定油墨中树脂、颜料、溶剂、添加剂等各成分的含量。
- 仪器分析法:利用红外光谱仪、气相色谱 - 质谱联用仪(GC - MS)、高效液相色谱仪(HPLC)等先进仪器,对油墨的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,准确识别油墨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及其比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