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梅检测
一、感官检测
外观鉴别
成熟西梅果皮呈深紫红色,表皮光滑无暗斑或溃烂,直径2-3cm,果形饱满圆润。
劣质果表皮有划痕、瘢痕或局部发黄,果柄发黑提示存放过久。
果柄状态
新鲜西梅果柄为翠绿色,褐黑色果柄表明采摘时间较长或储存不当。
手感与气味
轻捏果肉微弹不软烂,过软或过硬均非佳品;新鲜西梅有清甜果香,酸味或酒味提示腐败变质。
二、理化指标检测
检测项目 标准要求 检测方法
糖度(可溶性固形物) ≥12% 无损内部糖度检测技术(绿萌分选线)
总黄酮含量 ≥2.5% 紫外分光光度法(芦丁对照)
枸橼酸含量 ≥1.5% HPLC法(乙腈-磷酸溶液梯度洗脱)
维生素A ≥5μg/100g 高效液相色谱法(脂溶性成分分析)
三、安全检测
农残筛查
重点检测有机磷类(毒死蜱≤0.01mg/kg)、菊酯类农药残留,GC-MS/MS全谱分析。
微生物指标
菌落总数≤1000CFU/g,致病菌(沙门氏菌等)不得检出。
添加剂控制
山梨酸及其钾盐不得检出(如西梅干产品)。
四、分选技术规范
智能分选系统
采用人工智能视觉检测技术,识别表面瑕疵、裂果及畸形果,分选准确率≥98%。
定重装箱
出口定量称重装置确保每箱重量一致性,误差≤±2%。
五、检测认证流程
送样要求
鲜果样品≥500g(含不同成熟度果),加工品(如果干)需提供完整包装及生产批次信息。
资质认证
检测机构需具备CMA/CNAS资质,报告涵盖农残、糖度、维生素A等10项核心指标。
争议处理
疑似变质样本需同步进行微生物复检与内部糖度验证。
六、质量控制难点
分选参数校准
视觉检测系统需定期更新算法模型,避免因光照条件变化导致误判。
样品保存规范
鲜果运输温度需保持4-8℃,检测前避免挤压或暴晒。